【100 種職涯】從機械到共居住宅,機械跨領域建築的思辨旅程 - You Chia
你曾經想過跨領域學習新事物嗎?
本週咖啡沙龍邀請到 You chia 為我們分享從機械到共居住宅,機械跨領域建築的經驗談外,也聊到跨領域的好處及難處以及海外工作經驗分享,如果你思考過轉換跑道,或是你也在想怎麼開始第一步的話,希望今天的音頻能讓你勇敢的跨出第一步!
簡單的自我介紹,讓聽眾更認識你
為什麼想從機械跨領域到建築呢?
覺得跨領域的優點及難處是什麼?
想想在美國建築師事務所工作體驗
給想跨領域的人的建議是什麼呢?
給想唸建築的人的建議?
我想更認識 You Chia:
You Chia Linkedin
youchialai@gmail.com
本週跨領域好書推薦:
學問全圖解:未來人才必備的跨領域基本知識
連結世界的100種新技術:跨領域科技改變人類的未來
跨界思考操練手冊:從個人探索到解決問題,7步驟找出你的優勢,讓跨界經驗發揮最大效應
跨領域到建築所的契機,源自於大學時期的興趣探索
大學誤打誤撞進入機械系的 You Chia,從學生時期就開始探索各種興趣及職涯 而發現自己對設計的喜愛,進而前往美國就讀學士後建築研究所,從事建築事務所的工作到現在約四年。
一開始在休士頓的建築事務所工作,當時大部份做的案子為私人住宅、博物館等相關設計,後來輾轉到了紐約,目前為共居住宅設計(類似台灣的九樓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連結)的設計顧問。共居住宅以歷史的角度來看的話,是因為在資源或空間有限的狀況下,不論是實體資源或活動,一起共享資源並有效利用,讓居住其中的人建立緊密關係及社群,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正面臨房價高的問題,所以共居住宅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。
從設計的角度來看,共居住宅除了要評估開發商的獲利外,也會考量到整體的便利性而做更多設計巧思,更因為共居的關係所以會特別著重於社區營造設計,包含如何讓居民互動交流的活動設計也會涵蓋其中,這樣的過程讓設計變的不只是設計,而是以整體的規劃著手,從一開始的系統、金流、空間到社區活動安排執行都包含其中。
他也有提到收穫比較多的地方在於,美國的建築環境相當注重一致性,因為設計是比較主觀的,所以從源頭概念到最後執行流程是否一致,以及成果有沒有達成當初執行的目標都是他們會關注的面向。
跨領域的優點及難處對你來說是什麼?
在訪談中他提到因為建築的訓練相當注重思維邏輯,記得以前在建築所時,有一堂課是老師只會問問題,你可以選擇支持或反對,但要發展自己的一套理論,藉此訓練批判思考的能力,算是跨領域的優點之一,然而也因為自己理工背景的關係,在看案例的角度有時也會跟本科生不太相同,有時反而能提供有別於他人的想法。
他覺得跨領域的難處在於:因為大學讀機械系時,理工打底的科目大部分有一套既定的系統與模式,但設計可以是很主觀的東西,因此在評論設計時,評論的要點在於產出一套完整的設計理論含邏輯,以及設計發展過程以及最後執行結果做比對,來驗證是否整理的流程是一致的,當然美學的部分也會是評論要點之一,是一開始比較難適應的地方。
給想跨領域及想念建築的人的建議
You Chia 提到在大學或研究所時因為試錯成本較低可以多元嘗試,發掘自己的興趣及職涯,但若是工作三四年後,就要去思考什麼是跨領域最有效率的方式,比方說可以從如何更有效率的融入這個產業,以求職導向等度思考。
若是想念建築的話,因為建築入門薪資與其他行業相比相對較低,是念建築時可以思考的一點,產業整體的結構因受到科技影響所以變化越來越多樣快速,如何找到自己的利基點,投入經營也是很重要的,建議多涉略各種領域的設計以及相關資訊。而對於跨領域的人來說,台灣其實有很多相關資源,像是:交大及台科大就有建築設計相關課程,可以提供給想跨領域的人做作品集時的參考。
與 You Chia 訪談後,我覺得跨領域的人都有相當程度的毅力及堅持,因為很多時候跨領域的人必須付出加倍努力才能追趕上進度,但相對的跨領域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與角色將會更多元,如果你也想跨領域或轉換跑道的話,別害怕踏出你的第一步,只要起心動念並加以行動,相信你會看到更不一樣的自己,我們下週五見囉!
See Ya,
Chelsea